栏目导航
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部门动态 > 学生工作处

植此青绿,共赴成长

作者:张品 发布时间:2025-03-11 09:17:16 浏览次数:
  张品
  市教学先进个人
  市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二等奖
  市教育论文比赛一等奖
  区优秀班主任
  校优秀班主任、优秀教师
 
尊敬的各位老师、亲爱的同学们:  
  大家上午好!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:植此青绿,共赴成长。  
  春风送暖,万物萌发,再过两天我们即将迎来第47个植树节。在过去的46年里,中国新增造林面积超过8800万公顷,著名的三北防护林工程中,中国用40年种出全球最大人工林,让“沙退人进”成为现实。从古时“榆柳荫后檐,桃李罗堂前”的诗意栖居,到今日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生态宣言,植树造林始终是人类与自然对话的永恒命题。   
  同学们,当我们亲手将一株树苗植入土地时,不仅是在播种绿色,更是在培育希望。一棵树的价值远超过我们的想象:它每年可吸收18千克二氧化碳,并释放大量的氧气供各种生物呼吸;它的根系能稳固土壤,防止水土流失;它的枝叶为无数生物提供栖息之所。但全球每分钟仍有20公顷森林消失,北极冰川融化速度加快,生物多样性锐减……这些警示让我们明白:保护环境,刻不容缓。作为高中生,我们可以从点滴行动开始:参与植树绿化,节约每一张纸,践行垃圾分类,选择低碳出行。我们每个人的微小行动,终将汇聚成守护地球的磅礴力量。让我们一起以“植树之心”守护绿水青山。
  植树节是一个镌刻着科学密码的绿色坐标。“3月12日”这个时间的选择绝非偶然——惊蛰已过,春分未至,此时地温回升、雨水渐增,树木蒸腾作用弱,细胞分裂素增多,正是移栽成活率最高的时节。这启示我们学习成长也需要把握关键时机。
  首先,我们要能像树木感知光周期般规划学习节奏;像种子萌发选择最适温度般珍惜课堂黄金时间;像年轮记录气候变迁般用错题本标记知识误区。《齐民要术》中“顺天时,量地利”的农耕智慧,在今日依然是科学精神的生动注脚。
  其次,树木的生长规律,恰似我们求知路上的三个阶段。
  第一阶段幼苗期——专注沉淀。正如树木用数年时间深扎根基,我们的学习也需要耐住寂寞,夯实基础。面对公式定理、文言诗词,唯有像根系汲取养分般踏实积累,才能筑牢知识大厦的地基。高一的我们正处“知识扎根期”:建立错题本如同树木输送养分的导管,课堂笔记是萌发新枝的生长点。
  第二阶段成长期——突破瓶颈。高二的同学们正处于攻坚克难快速的成长期,会遇到较多的棘手问题。红杉遇到干旱时会主动缩小树冠减少消耗,这启示我们:当学习遭遇瓶颈时,不妨调整方法(如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网络),集中精力攻克薄弱环节。
  第三阶段成熟期——创造价值。胡杨“生而千年不死”的坚韧,恰似高三学子冲刺梦想的姿态。当我们像樟树用香气驱虫般将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时,便实现了从“接受者”到“创造者”的蜕变。
  同学们,这个春天,让我们在心里种下三棵树:种一棵“责任之树”,用行动回应地球的呼唤;种一棵“求知之树”,以坚持浇灌梦想的嫩芽;种一棵“希望之树”,让青春与家国未来共成长。   
  我的讲话到此结束,谢谢大家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