栏目导航
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部门动态 > 学生工作处

清明哀思先烈 赓续精神血脉

作者:郁 晗 发布时间:2025-04-01 09:23:51 浏览次数:
  郁晗
  区中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
  校优秀教师
  校优秀通讯员
尊敬的各位老师、亲爱的同学们:
  大家好!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《清明哀思先烈 赓续精神血脉》。
  当五星红旗在晨光中冉冉升起,我们站在这里,以最庄严的姿态迎接清明时节的到来。清明,是春耕播种的时节,是慎终追远的时刻,更是亿万中华儿女铭记历史、缅怀先烈的精神坐标。今天,让我们以赤子之心,向那些为民族独立、人民解放献出生命的先烈们致以最深沉的哀思与最崇高的敬意。
  清明,承载着中华民族“敬天法祖”的文明密码。两千年前,《诗经》中“哀哀父母,生我劬劳”的吟唱,道出对亲人的追思;一千年前,杜牧笔下“清明时节雨纷纷”的烟雨,浸润着中华儿女对生命的敬畏。但清明不仅是家族血脉的追忆,更是民族精神的觉醒。 
  在近代中国最黑暗的岁月里,无数仁人志士将“小我”的思念升华为“大我”的担当。方志敏在狱中写下《可爱的中国》,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;赵一曼留给儿子的绝笔信中,字字泣血却无怨无悔。他们用生命诠释:真正的清明,是让民族的记忆永不褪色,让英雄的血脉永远流淌。
  翻开历史的扉页,那些用热血浇筑共和国基石的英烈们从未远去。 
  在东北的林海雪原,杨靖宇将军以棉絮草根果腹,孤身与日寇周旋至最后一息;在朝鲜战场,黄继光用胸膛堵住敌人枪眼的瞬间,定格成永恒的精神丰碑;在西南边陲,19岁的陈祥榕写下“清澈的爱,只为中国”,将青春永远镌刻在喀喇昆仑。他们中有人留下姓名,更多人化作无名墓碑上的一颗星,但正是这万千星辰,照亮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、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浩瀚征程。 
  同学们,我们今天脚踏的土地,浸染过1840年以来无数英烈的鲜血;我们仰望的蓝天,曾翱翔过王伟烈士守卫海疆的战鹰。这些不是课本上的印刷字,而是镌刻在民族脊梁上的基因。
  站在新时代的坐标点上,我们该如何传承先烈的精神火炬? 
  在云南麻栗坡烈士陵园,一位扫墓的老兵曾说:“他们永远年轻,而我们替他们见证未来。”是的,先烈们牺牲时平均年龄不到30岁,却用短暂的生命铸就永恒的信仰。今天的我们,不需要像他们那样直面硝烟,但同样面临着精神的考验:当网络消解着历史的重量,当功利主义冲击着价值的堤坝,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坚守先烈们用生命诠释的信仰。 
  这信仰,是钱学森放弃优渥待遇毅然归国的抉择,是张桂梅扎根山区托举女孩们走出大山的坚守,是航天团队在戈壁深处追逐星辰大海的执着。作为新时代青少年,你们书写的每一张试卷、参与的每一次志愿服务、坚守的每一个诚信瞬间,都是在续写先烈的精神史诗。
  老师们、同学们,清明时节的细雨,不仅滋润着返青的麦苗,更应浇灌我们心中的精神之树。当我们凝视国旗上那抹最鲜艳的红,要永远记得:那是湘江战役中红军战士的血染的江水,是渣滓洞里江竹筠绣红旗的丝线,是喀喇昆仑河谷戍边官兵呵气成霜的忠诚。 
  让我们以青春的名义宣誓:继承先辈遗志,不负盛世所托。把对先烈的追思化作砥砺前行的力量,让五星红旗永远飘扬在精神的最高地!
  我的讲话到此结束,谢谢大家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