栏目导航
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师生天地 > 师生作品

泰山:一部屹立千年的石刻史书

作者:石倩铷 发布时间:2025-08-29 17:54:08 浏览次数:
    我向来对名山胜水有些敬而远之,不是不喜,而是畏惧那人头攒动、喧声鼎沸的场面。然而泰山的名号,早已如雷贯耳,不去一遭,便仿佛缺了些什么。于是趁着假期,背上行囊,与父母踏上了登泰山的旅途。
  



 
  天还未亮,我便到达了山脚。四下里黑黢黢的,几个路灯在风中摇曳,照出些微光来。已有三三两两的游人聚集,大抵都是为了看日出而来。我随着人流,踏上了石阶。
  初时石阶很宽,走起来并不费力。两旁古木参天,枝叶交错,将天空剪裁成艺术品。偶有风过,树叶便沙沙作响,宛如窃窃私语。我走得慢,不时停下来喘口气,看看四周的景色。天色渐渐明朗,山的轮廓也一点点清晰起来。石阶越来越陡,我的呼吸也愈来愈急促,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。




 
  途中遇见几个挑夫,肩上压着沉甸甸的担子,里面装着矿泉水、泡面、饼干等补给。他们的脚步却比我轻快得多,一步一步,稳稳当当,仿佛肩上并无重物。我侧身让他们先行,他们报以憨厚一笑,露出被阳光晒得黝黑的皮肤和洁白的牙齿。我想,他们日日在这山间往返,泰山于他们,不是风景,而是生计了。但看着他们淳朴的笑容,仿佛,并不把这些当成苦难,而是泰山的磨练。
  行至中天门,天色已大亮。这里有一平台,可供游人歇脚。我拣了个石凳坐下,取出水来喝。远望山下,房屋如积木,道路似丝线,人如蝼蚁。忽然明白了古人“登泰山而小天下”之感。山风拂面,带来几分凉意,吹散了登山的燥热。
  继续攀爬,石阶越发陡峭,有的地方几乎要手脚并用。两旁崖壁上刻满了字,大多是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题咏。有的字迹已然模糊,被岁月和风雨侵蚀得只剩轮廓;有的则清晰可辨,笔力遒劲。我驻足观看,试图辨认那些古老的文字,想象着千百年前,是何人怀着何种心情,在此留下这些印记。
  愈近山顶,游人愈多。有年轻情侣互相搀扶着的,有老人拄着拐杖慢慢挪动的,也有小孩蹦跳着超过大人的。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疲惫,却又闪烁着兴奋的光芒。登山之趣,大抵就在这苦乐交织中吧。我不置可否,同时也乐在其中。
  终于抵达南天门时,已是午后。站在山顶,四顾茫然,只见云雾缭绕,群山起伏,如海中波涛。太阳悬在头顶,光芒穿过云层,洒下一道道金色的光柱。那一刻,所有的疲惫仿佛都值了。我找了一块平整的岩石坐下,取出带来的零食,慢慢咀嚼。山风猎猎,吹动衣襟,颇有“飘飘乎如遗世独立”之感。




 
  山顶有庙宇数座,飞檐翘角,在云雾中若隐若现。我踱步走去,见香客络绎不绝,跪拜之人,有老有少,神情虔诚。不知他们求的是什么?功名利禄?平安健康?或是心灵的宁静?我想起古人封禅泰山的盛况,帝王将相,文武百官,浩浩荡荡,登顶祭天,告慰祖宗。而今寻常百姓亦可至此,可谓时代之进步了。拜别孔子庙,我便准备下山。
 
  

 
  下山时,我选择了另一条通往缆车的路。这条路较为平缓,风景也不同。路旁多松柏,苍翠欲滴。偶见几株枫树,叶子已经泛红,在绿丛中格外醒目。夕阳西下,给山石树木镀上了一层金边。鸟鸣声不时从林中传出,更显山幽。没有坐缆车的悔意,一瞬间,消散于风中。
 



 
  至山脚时,天已黑透。回首望去,泰山隐在夜色中,只显出黑黢黢的轮廓,威严而神秘。路灯亮起,勾勒出上山的路。仍有人陆续往上走,大概是准备在山顶过夜,以待明日晨观日出吧。
  山不向我走来,我便向山走去。人生如登山,道路崎岖,步履维艰,但只要我们不停下脚步,终能抵达自己的山顶,看到属于自己的风景。这或许便是登山的全部意义了。
 
  作者:高二2部19班 石倩铷